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鞋文化网 门户 文化资讯 查看内容

麻鞋:农业文明之光

2008-10-24 23:45| 发布者: 圆口布鞋哥哥| 查看: 543| 评论: 0|原作者: chishoes|来自: 网络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茸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有别于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时光的传承。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时,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

    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叫“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各有寓意,有的样式甚至还蕴含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原来,他们的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面。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远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

    据说,吉鸿昌当年镇守陇南时,曾在天水办过一次武术大赛,最后的奖品,就是一双清水麻鞋。不知道这是真是假,但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忘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啊。

QQ|手机APP|手机客户端|留下鞋印|站点帮助|Archiver|小黑屋|中国鞋文化网 ( 京ICP备05011923号 友情链接QQ:44866083 )

GMT+8, 2024-5-6 22:05 , Processed in 0.1836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