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鞋文化网 门户 文化资讯 查看内容

手织布的生命轮回

2008-10-23 14:48| 发布者: 圆口布鞋哥哥| 查看: 749| 评论: 0|原作者: webmaster|来自: <环球慈善>

   对于手织布的最初记忆,来源于祖母用了一生的嫁妆,那是祖母的母亲亲手织就的,带着一个母亲所有的祝福和祈祷。他们见证了一个女孩从青葱岁月走到白发时光,经过几十年的洗涤,已经变得柔软、舒展,那么热闹的颜色和图案在浓烈的午后阳光下都如流水般的从容。常常见祖母用手抚摸着上面的图案,静静地望着院子里打闹的我们,历经岁月的织物上面沉淀着一个女人的一生,在祖母的指尖下淡然地释放着光华,一如她安然的笑容,缀满了年轮的印迹。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手织布,又称老粗布,非绸非缎,为平民百姓所织所用。它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古老织造工艺,从一诞生就沉淀在人们的生活里。那些源于千年之前的纹样流经了重重岁月之后,依然为我们展示着华夏民族的生活特质。遥远的农耕时代,女人们用原始的木制纺车,一梭一梭精心编织着对生活的期盼和向往,织布也承载着女儿家的心事和爱情。上面那两句诗接着写道: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相思几许,良人与己相隔遥遥,寂寞的夜里,陪伴着自己的只有这吱吱呀呀的织布机,谁知织进几多女儿心思?谁懂这千丝万缕的愁绪?

今天,还有什么可以承载女儿家的心绪?工业化代替了手工,布的种类也从单一走向丰富。从洋布第一天在中国出现,手织布就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那些花色繁多的丝棉、丝麻、丝绸、涤纶……更让女孩子们挑花了眼,手织布身上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了人们摈弃它的理由,纺车和织布机也进了博物馆,它一度成了历史。

    我们从土地上逃离,我们放弃了身体力行的劳作,我们向往城市的繁华和热闹,我们追逐着所谓的现代时尚。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了很多不适。整个社会就像一台快速运转的机器,而个体,完全淹没在机器巨大的轰鸣声中。我们找不到同类,也找不到自己,所有的流行和色彩都可以被复制。你寻找时尚,然后发现所谓的时尚都能够在流水线上生产,包括美丽,包括我们的生活。无处依托的情绪促使我们开始寻找长久以来丢失的梦想。

我们回首,发现了那隐藏在手织布里生命的元素。那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形成的特有节奏和韵律,仿佛天籁一般的音乐,沉静、悠扬、舒缓、明快、热闹,隆重中透着简约,繁华中带着简单重复的意义。

    手织布有它特有的质感。白居易有诗云: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用手触摸它,让它贴近我们的肌肤,感觉粗砾却温暖,入场年劳作的母亲手掌的抚摸。它的颜色图案都源于弄人的朴素审美,所有的色彩都来自于自然,用色大都红绿搭配、黑白相间、蓝黄穿插,色调古朴典雅,从视觉上就让你远离喧嚣与嘈杂,回归内心深处的安宁。它看似简单,制造工艺却极为复杂,从采棉织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等有着大大小小近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蕴含着手工时代的温暖气息,这是那些华丽的现代织品所不能替代的。

    它们不再是织物本身的质地,而是一种情感。对时光、对自然,对永不重复与永不再来的古老文化。带着一种可以触摸的温度,散发着来自田园时代的沉静,从棉花到棉线到棉衣,从一双女人的手到另一双女人的手,从千年以前到千年以后,它以朴素的审美观传承着文化与生命的符号,有着沉淀已久的绚丽风华,那些温暖的、深沉的,层叠的令人熟悉的细节常常在某一个时刻,让你向往着桃花源般的生活方式。

    时光让一些物质变得愈加有情:指掌的温度,如水的年华,黄昏小屋里祖母织布的剪影,清晨村口外母亲凝望的眼神,记忆会自动将你内心深处的悸动——记录。

有些东西注定是有轮回的,比如时尚、比如善恶。电影《花样年华》里张曼玉身着上世纪30年代老上海的旗袍,成了女人们集体怀旧的精神依托。任何经典的流行,都能在文化中找到落脚点,手织布也一样,无论时光怎样淘洗,它却永远弥漫着我们的体温和母爱的味道。人们追求时尚原本就是寻找一种精神上的依托,人们需要借助它来展示内心的情绪,无论怎样刚硬与坚实的人生,都有深藏的柔软和温暖,都有源于乡土的气息,就如我们午夜梦回,总有跑不完的深深街巷,和母亲悠长的呼唤。

我喜欢手织布的质地,仿若阳光、清新的风,而阳光下万物生机勃勃。抚摸那些经编纬编的棉纱线,感觉母亲的手掌熨贴着肌肤,闭上眼睛,扑面而来的乡野的风,微带着槐花的香气,侵入你被坚硬外壳层层包裹的心,在经年的漂泊后,你突然明白了生命有它自然的质地。

那么简单,那么温暖,那么美好!

 

/流烟 摘自《环球慈善》杂志200878月号

QQ|手机APP|手机客户端|留下鞋印|站点帮助|Archiver|小黑屋|中国鞋文化网 ( 京ICP备05011923号 友情链接QQ:44866083 )

GMT+8, 2024-5-7 00:57 , Processed in 0.1667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