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少数民族鞋文化概说

2008-10-25 00:43| 发布者: 圆口布鞋哥哥| 查看: 8583| 评论: 0|原作者: chishoes|来自: 网络

      我国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冰封雪地的长白山到亚热带气候的南疆,各族先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为了保护自己、美化生活,掌握了就地取材做鞋制靴的生存能力,大大推进了文明的进程。各民族运用动物革皮、植物草木和手工织品等地域独特的材料,创造出绮丽、色彩斑斓的中华鞋饰文化,每双鞋凝聚着该民族的聪明才智,体现了民族感情与审美意识。
  东北、西北少数民族的原始社会以狩猎为主,“食其肉,衣其皮”,拥有大量的动物皮革资源。位于我国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早在四千年前就善长用革制鞋,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02年),少数民族用革皮制鞋的工艺才由赵国武灵王引进到中原,汉族始穿革靴。至今我国西部、西北部、东北部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锡佰族、鄂伦春族约有16个少数民族仍旧以动物的革皮作为制鞋的主要材料。鄂伦春秋和鄂温克族习惯用狍子皮制鞋,在鞋面上装饰有小鹿、小熊及花卉图案,纹样简洁明朗。革靴不仅陪伴他们一生,人死后,穿过的革靴还要放入棺材陪葬。达斡尔族喜欢穿着称为“奇卡米”的革靴,一般用捕获的灰鼠、猞猁皮制鞋,并绣上各种几何图案,显得美观轻巧。乌兹别克族穿的“艾特哥”靴子用羊皮制成,轻便暖和。革靴与锡佰族的礼俗密切相关,锡佰族用红、蓝、绿等有色皮革作鞋面,并刺绣花卉,每逢大年三十,人们都把靴子挂到外面直到初二才收回,俗称“喜利妈妈”,意遇喜庆吉利。俄罗斯族穿着“玉带克”革靴用马皮制作,而名贵的鞋才使用染成红色的野马皮。赫哲族历来从事渔猎,人们用熟好的怀头鱼、哲罗鱼和狗鱼的鱼皮,制成鱼皮靴,鞋筒一般高30公分,靴内填草后,用鱼皮条捆扎在小腿上,既耐寒又舒适。藏族的统靴多采用马皮或耗羊皮制作,硬底软帮,靴筒内衬羊毛纺织的氆氇,筒后部有10公分长的开口以利穿脱,款式大方,舒适美观,呈现古朴粗犷之美。
  在我国少数民族各种鞋饰中,用织品作鞋材的布鞋用途最广泛,修饰最华丽,文化最丰蕴。布鞋又是款样花色、刺绣图案、实用功能融汇一体的民族工艺品、民间观赏品和日用服饰品。全国各省市中约有普米族、布依族、苗族、土家族、畲族、毛南族、彝族等20余个少数民族常穿蕴涵着本民族审美意识、地域生活习俗及丰富社会信息的绣花鞋。如壮族女鞋配色雅致,鞋尖勾回,刺绣纹样往往是抽象与具象图形相结合,体现出本民族粗放雅细的双重风格。同时壮族妇女还爱穿有搭袢的绣花鞋,她们用彩色线在鞋头上刺绣人物与植物花叶,使人与自然在鞋饰中融合一体。水族的绣花鞋均是满帮绣花,几何图样头尾相连,后跟部位采用补花图案,工艺精美耐看,针法变化多样。为了适应多雨潮湿环境,心灵手巧的水族人还穿一种称为“者华”的有钉布鞋,这种鞋的鞋帮也是用线纳缝,并涂上桐油,鞋底上装有17颗平头铁钉,防湿又防滑,在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地区很适用泥泞的山路。侗族布鞋多绣有流畅多变的植物纹样,表现了侗族姑娘活泼、细腻的情怀。纳西族绣花布鞋喜用大红宽沿口,鞋帮下围用彩线绣上生动艳丽的鸟禽花草,体现了该民族“天地与我共生”的古老朴素哲理,蒙古族地处北部天寒地冻的环境,常穿保暖性良好的布靴,虽然冬季白雪茫茫,但鞋面上鲜艳的植物花草却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达斡尔族布鞋是典型的双梁鞋,双梁包黑布,在蓝色鞋帮上绣有彩色花卉,鞋头冲出鞋底一般在3公分左右,造型奇特,实用价值高,适应野外奔跑。彝族花鞋属勾勾鞋,鞋头部分连同鞋底上翘勾回,适应农田与杂草丛生的作业环境。在深色鞋帮上绣出的纹样色彩搭配朴素,图案动感强烈,远看是花,近花是鸟,耐人寻味,体现了彝族妇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品格。在少数民族花鞋中,汉族最熟悉的是满族的高底鞋了,此种鞋饰又称“花盆鞋”,其高底位于鞋底的正中(所以不能称高跟鞋),一般高7-10公分,用木头制成,外裹白布,鞋帮绣满回纹和花草,鞋头饰有丝线编成的长穗。据传这种高底的来源是满族先人在上山采集食物时,为防蛇咬和沾湿鞋底便在鞋底捆绑一块木头,后来逐渐变成了高底鞋。这种高底鞋能成使穿着者身材修长,走起路来更婀娜多姿,同时高底鞋与旗袍相配使用更是相得益彰,使长旗袍不至拖地,还能掩盖双脚。

QQ|手机APP|手机客户端|留下鞋印|站点帮助|Archiver|小黑屋|中国鞋文化网 ( 京ICP备05011923号 友情链接QQ:44866083 )

GMT+8, 2024-3-29 16:22 , Processed in 0.0636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