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竹杖草鞋轻胜马

2008-10-25 00:27| 发布者: 圆口布鞋哥哥| 查看: 3874| 评论: 0|原作者: chishoes|来自: 网络

        在鞋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草鞋以其独特且易得的制作材料、相对简单的制作方式和简洁的制作工艺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鞋文化的发展史上曾经辉煌过的草鞋文化,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到来,“竹杖草鞋轻胜马”(苏轼《定风波》。)而被人们称颂和推崇的草鞋,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它的身后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草鞋,(见图一)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早期称屩(jue),《释名•释衣服》:“屩,草履也……出行著之,屩屩轻便,因以为名也。”履是古代鞋子的总称,此处的所谓草履之谓,说明因为鞋子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层级意义上的分类,在履字前加草字表明此鞋的制作材料之不同。唐代前后,鞋的称谓出现,因此,草鞋也就有了特称,并因此与其他鞋类区别开来。在此基础上,因为所用的草之不同而有“芒鞵”、“芒履”、“芒鞋”、“蒲鞋”、“麻鞋”“棕鞋”等相关或相近的称谓,甚至因其至贱而不需要借人,故美其名曰“不借”。

        图一:浙江金华的草鞋之一种

        在秦汉之前,由于其他鞋类并不十分发达,草鞋尚未沦落为下等鞋类,因此它曾经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欢的穿着物。汉文帝曾穿着草鞋上朝,(晋崔豹《古今注》卷上:“不借,草履也。以其轻贱易得,故人人自有,不假借也。汉文帝履不借以视朝是也。”)冯驩则蹑屩见孟尝君。(《史记•孟尝君传》。)但到南北朝时虽有一些名士仍然穿着草鞋之类,但其目的却已经在引起旁人注意,大有作异类状。《梁书•何点传》载:何“点虽不入城府,而遨游入世,不簪不带,或驾柴车,蹑草屩,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士大夫多慕从之。”(图二)一种故弄玄虚,昭然若揭。因此,也就在此时,沈瑀曾将穿芒鞋作为对富吏的一种惩罚。《梁书•沈瑀

              
图二:草屩(明王圻《三才图会》) 
         
传》载:沈瑀为余姚令,“初至,富吏皆鲜衣美服,以自彰别。瑀怒曰:‘汝等下县吏,何自拟贵人耶?’悉使芒屩粗布。”由此可见,草鞋之类在此时已经开始成为下层平民的穿着之物,与上层文化逐渐隔离开来。但作为一种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为上层社会所看重,由于它拥有广大的民众作为基础,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一直传承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笔者出生于农村,并曾长期生活于农村之中,20世纪七十年代在农村劳动时,主要便穿着草鞋,并能自制草鞋。《浙江风俗简志》载,在金华地区“劳动时一般穿用稻草编的草鞋,……东阳一带夏天穿蒲鞋,鞋底用稻草或麻编织,鞋面用席草编织。开化有用葛料做的草鞋,俗称‘满子草鞋’,便于爬山越岭和深山老林作业。……六十年代后出现了一种用旧轮胎做的草鞋,(图三)

图三:浙江武义穿旧轮胎制草鞋者
 
颇受农民欢迎,流行一时。七八十年代,塑料凉鞋价廉物美,席卷城乡,故穿草鞋者渐少。”(第429页。)笔者曾在160位大学生中做过调查,见过草鞋的人还是有的,但大都在旅游区的景点和影视作品中,而穿过草鞋的则只有一位。至于编织草鞋不仅不会,而且连见也未曾见过。(图四)

图四:唐代蒲鞋(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

    由于草鞋曾经非常普及和盛行,人死后常常有烧草鞋送死的习俗。在湖州、金华一带,有的是送给千里顺风的(湖州,《浙江风俗简志》,第375页。),有的是送给死者的,(金华,《浙江风俗简志》,第448页。)而有的地方孝子为了表明孝顺和丧服的简陋,在服丧期间穿蒲鞋。(宁波,《浙江风俗简志》,第163页。)送死当中草鞋的盛行,说明草鞋文化在民间的独特地位。

    确实,草鞋在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的浙江大部分地区已经越来越成为稀有之物,原因就在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制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用胶鞋之类更加牢固耐用且价格也可以接受的鞋子代替了草鞋。当然还一个原因,是九十年代之后,农村人口上山干活人的越来越少,砍柴之类昔日最常见的劳动方式,今天由于煤气的普及而日见减少。可以相信,随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草鞋将会退出历史舞台。

    草鞋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告诉了我们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就是,任何文化形态,总会随历史的发展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出现,但同时,又会随着生活中的不再需求而弱化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切,给我们启迪,也让我们思考:

    1、文化因需要而被创造。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学派特别强调人类需求对于文化创作的动力意义,认为文化就是人们需求而被创作出来的。因此,他相信,集体文化都有它的独特的功能。草鞋就是这样一种基于人类保护脚需要而创作出来的饰物,由于它简单易制,因而深受人们的欢迎,并成为劳动阶层最常用的鞋类。但随着文化的发展,也随着鞋类文化的不断进步,人们需求方式的改变,它必将退出现实生活而成为一种历史的遗存。

    2、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决定着新的需求,同时也决定着草鞋文化的命运。这当中最为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也决定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并最终决定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正是这种改变,使我们从上到下,从头到脚,都面临着改变。我们穿的衣服的面料变了,我们所穿的衣服的样式也变,我们所穿的鞋子更是大大地改变。皮鞋之类已经成为生活当中主流的鞋类,而草鞋则静悄悄地退出了我们生活的视野。

    3、鞋文化的发展应该而且也必需跟随时代的发展,跟随科学技术进步的脚步。一成不变地抱残守缺,必将为市场所淘汰,也必将为时代所淘汰。草鞋文化的弱化,虽然并不是市场经济的结果,但它却明确地告诉人们,如果赶不上时代的发展,合不了时代前进的节拍,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因此,当下作为鞋文化物化形态承载的企业,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跟随科学技术进步的脚步,不断地改进,最终是不断地创新,才能走在市场的潮流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QQ|手机APP|手机客户端|留下鞋印|站点帮助|Archiver|小黑屋|中国鞋文化网 ( 京ICP备05011923号 友情链接QQ:44866083 )

GMT+8, 2024-4-26 01:44 , Processed in 0.1589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